cov_文學台灣_091 文學台灣 Literary Taiwan
第91期 2014 秋季號

編後記
小呆瓜當了總統以後 ◎彭瑞金
從前、從前有一對夫妻生了一大堆的女兒之後,終於生了一個兒子。對女兒的命名隨隨便便,不是叫春、夏、秋、冬妹,就叫東、西、南、北妹,反正女兒太多了,好不容易生個傳香火的,自然是要慎重其事,受託命名的算命仙按照筆劃、排行給他命了一個很正式的名字,可是這對夫妻總是不放心。可能和左營地方的真人真事一樣,有人把自己孩子的名字取作屎、尿,又姓謝。福佬語唸起來會食屎、食尿同音。民間相信歹養飼的小孩,如是命名,比較容易長大,據說,閻王爺派出的勾魂使者點名時,點到這裡會認為有人存心開玩笑就跳過這些怪名。有些國家的人把小孩取名滴滴、小呆瓜,大概也是心同此理。
  問題是那個從小被人叫小呆瓜或滴滴的,後來當了那個國家的總統,他的父母、姊姊們、親友們、兒時的玩伴們、鄰居們,還是小呆瓜、滴滴……地叫他。有時候,有外人在場也有人情不自禁地叫了他的乳名或偏名,讓他無地自容,卻無從辯白。說也奇怪,父母或長輩給小孩取的名字,在小孩成長的過程中,它的字面意義常常會內化為小孩的人格和性格。我忘了從哪個朋友聽來的故事或者寓言,也忘了是海上某個島國的故事,小呆瓜長大了之後,雖然功課很好,但當了總統之後,怎麼看怎麼像長不大的小孬孬。我認識的幾個叫招治或招弟都很顧「後頭」(娘家),叫亦男或若男的女性,都有些「英」氣,可見命名大有學問。
  臺灣就是吃了胡亂命名的虧。臺灣不叫臺灣,硬是怕被「鬼」抓去,叫什麼「中華民國」,「中華臺北」……。「中華民國」是鬼名,一九四九年三月,蔣介石「下野」之後,「中華民國」的領土、人民、主權都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接管,「中華民國」自此入了鬼籍。蔣介石逃來臺灣後,在一九五○年三月自行宣布「復行視事」,不知道根據的是什麼「鬼律」?竟讓臺灣人民冒用已入鬼籍的名字行走世界,當然走不出去。
  這次馬政府抓了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小辮子,認為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神品至寶展的海報上,省掉「國立」兩字,「有辱國格」,將已經送至東京的「翠玉白菜」取消原訂的開箱記者會,並脅迫、若不更正,將終止展出。其實,臺灣「故宮」十六日即知道日方海報上未印國立二字,十八日仍鄭重其事舉行記者會,昭告世人神品至寶赴日展出的事,也才裝箱運送。令人十分懷疑,故宮根本並不在意有無國立二字,是碰巧基隆議長出事,用攘外的事轉移國人的注意力。因為實在很難令人相信連「共匪」的熊貓來臺都要把沿路的國旗收起來的馬政權,會在意國立二字,何況沒頭沒尾的「國立」,根本也沒辦法告訴日本觀眾哪是那一國?反而海報上的「臺北」有清楚的指涉意義,至少讓日本觀眾清清楚楚知道是來臺北這個地方。
  其實,馬政府大可不必如此忸怩作態,日本東博的海報少了國立二字,一定不是政治因素。如果東博會為了中共施壓而少印兩個字,它更應該擔心這批「神品至寶」是千真萬確的「匪貨」,對臺北政府而言是竊得的贓物,如果中國以此理由追贓究盜要求物歸原主,東博恐怕才要面臨真正的政治壓力。往好的方向想,東博是好意去掉「國立」二字,因為加上國立二字,反而充分暴露國字上面的「偽」性。試問馬英九們敢進一步正名為「中華民國立」或「中華臺北國立」嗎?
  如果是「中華民國立」,中華民國已入鬼籍,之後故宮之物才來到臺灣,故宮當然是中國人的故宮,故宮之物,如何不必歸還中國?國民黨政府來到臺灣之後,一再捏造、篡改的歷史,只能騙騙戇戇的臺灣人,日本人、外國人可是一清二楚。東博不想得罪借展單位,也避免借了不能還,拿掉國立二字,或許是好意。如果馬英九們真敢盲目硬幹的話,就把它明白標示「中華民國在臺灣立」或「中華臺北國立」好了。那就更是不打自招了。這兩個虛擬的「國家」,哪來「故宮」,所以等於自招故宮之物是「竊取」。馬英九們,不要再裝腔作勢了,也不要再故意誤解東博的一點善意。如果還是要這麼不誠實地藉惡搞友人、只為自己的政治行情解套,相信全世界都不再和你打交道。
  戒嚴時代,臺灣人受到的不能名正言順之害,真是罄竹難書。我當了幾十年的老師,還是常被學生問道,臺灣文學和中國文學有什麼關係?我很想學陳為廷大聲說:「什麼屁關係也沒有」。可是想想真可悲,我們的前輩們,不是委曲求全自稱「鄉土文學」,便是打斷牙和血吞被迫接受「臺灣文學是中國文學的一支」,就是不能堂堂正正大聲說「臺灣人在臺灣做的,不是臺灣文學會是什麼文學?」臺灣人不生產臺灣文學,而去生產「中國文學」,所生產出來的「中國文學」豈不是怪胎、異形?臺灣人自己建立的國家不叫「臺灣國」又叫什麼國?近日又有民進黨人建議該黨取消臺獨黨綱,被選民罵怕選票太多了。臺灣不是被國民黨佔領,也沒有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佔領過的事實,自然沒有脫離殖民地主而獨立的問題,當然也沒有設立臺獨黨綱之必要,民進黨綱有臺獨條款是國家名稱錯亂的產物,只要明白知道臺灣人要建立的國家叫臺灣,臺獨黨綱存廢都不是問題。

本期目錄

封面藝術家/許德耀
作品名稱/拾蔥
油彩;30F,2001年
圖片提供/許德耀
扉頁題字/白萩

文學台灣LITERARYTAIWAN第期2014.7.15
封面介紹拾蔥/許德耀
隨筆點燃詩與歌的火花/鄭明
─記「永遠的愛演唱會」
南方紀行之五/佐藤春夫作.邱若山譯
─漳州
散文永遠的校長/翠屏
圍城/愚庵
失去光澤的藍色/蕭文
吉貝嶼/林家正
詩倖存者兩首/曾貴海
圍城/蔡忠修
道之門/林鷺
沉默多數/林豐明
消失/陳明克
禱告/蔡榮勇
愛的十二封印/張德本
《人面冊€磡u節》(六首)/李勤岸
幕後(外一首)/顏雪花
金門砲戰的哀歌/趙天儀
草根/林梵
盛夏的詩(四首)/廖永來
太陽花與鹿耳毛/何雨彥
二○一四手記/江自得
傾聽/楊超然
葡萄牙詩人斐南多‧佩索亞和他的詩/顏雪花
特輯典藏奇遇記:藝享天開詩與樂主辦單位:高雄市立美術館
典藏奇遇記:藝享天開詩與樂/高雄市立美術館
出征/曾貴海
裸女/鄭明
天祥/陳坤崙
黑執行天地的凌遲/張德本
小說任乃蓉/鄭清文
情世界︱回到未來/李喬
東沙少年/小濤
海濱之地/吉行淳之介作.陳明台譯
書序永遠的現實抵抗者/鄭明
─序《永遠的懷念‧時代的鼓手︱陳千武紀念文集》
創造台灣詩的歷史/鄭明
─序《時代的見證》、《風格的建構》笠文論選
詩人畢竟是孤獨的/李敏勇
─序詩集《一個人孤獨行走》並紀念吳潛誠
評論穿行存有與審美的異想世界(上)/曾貴海
─評析江自得的詩集《給NK的十行詩》
文學迴鄉二○一四年文學迴鄉南部系列講座
電影中的成長與夢想/鄭秉泓
─電影是一場逐光之旅
我在台東當嬉皮/王家祥
─英雄的冒險與內在的旅程
我的文學故鄉,我的詩歌願景/李敏勇
─一個「詩的信使」的告白
我手寫我鄉/郭漢辰
─我的在地書寫經驗
編後語小呆瓜當了總統以後/彭瑞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學台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