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台灣 Literary Taiwan
第97期 2016 春季號

cov_文學台灣_097.gif

編後記
向自己的靈魂致敬 ◎彭瑞金
有一位曾任相當於現在文化部長的高官聽我講過「文學是一個民族的靈魂」這句話之後,我就在不同的場合聽到他常引述這句話。其實這句話的原創者不是我。一九二○年,《臺灣青年》創刊號上,著名的臺灣金融先驅陳炘就說過類似的話。他說:「無論洋之東西,時之古今,凡有偉大之民族,察其裡面,必有健全之大文學在焉,未聞有偉大之民族,而無健全之文學。」我只是把陳炘的話簡化為一句易記易解的口號而已。陳炘不是文學家,他只是在一九二○年代的推動臺灣新文化的先驅。臺灣新文化運動,當然包括了文學的改革、文學的進化,或者說文學的「現代」化。可見陳炘說的不是文學專用術語,只是現代國民應知應備的「通識」。
  真正的文學家,也就是經歷過漫長歲月的淘洗之後,被肯定為能代表他的族群、隸屬的民族發聲、發言的文學家,一生嘔心瀝血的創作,一定是發自他隸屬的民族的心聲。也就是陳炘說的「健全的文學」。陳炘客觀的文學看法,也看到那個時代的「文學」,「如富加裝飾之木偶,雖有濃麗之外觀,而無靈魂腦筋,是為死文學。」陳炘一針見血批判了詩詞歌賦、只在雕字琢句、把文學當作文字排列組合藝術或技術的「文學」,直指文學背後的「靈魂」,才是文學家應全力以赴追求的文學真諦。我不否認,即使文學家以闡發民族的心聲、刻鏤民族的靈魂為創作追求的極致、已是通識、常識,仍然有所謂的「文學家」及「作家」,還是以文學為文字藝術。但我十分堅信,沒有以追求民族魂為極致的創作,不必等待文學史的淘洗,「作家」自己也會自覺、自己的文學,終將走入虛無、茫然。
  以文學為終身志業的文學家,能否贏得人們的尊敬或尊重,通常都不是一篇、一部、一時的作品定勝負,除了歲月的積累,還要有作家內心的堅持。就文學的領域而言,個人或一時的悲苦不算悲苦,個人或一時的想法不算想法。文學作品中能具有民族魂的,一定是經過也是禁得起千錘百鍊。本期出刊時,已邁入九十二歲的鍾肇政、鍾老,我不敢說他仍然身強體健如昔,但只要文學界需要他的場合,他一定親臨親至。九十二歲的老作家所圖為何?不就是用盡畢生之力守護民族的靈魂嗎?姑且不去談鍾老一生寫了多少作品,為臺灣文學、社會出了多少力,他在臺灣社會、這個國家的貢獻,是可以量化的嗎?  儘管鍾老是臺灣文學史上是最禁得起量化的作家,鍾老所以能贏得全體文學界及社會大眾一致的敬重尊崇,是敬重他的人都知道他以畢生之力去守護、捍衛我們臺灣人內在的靈魂。我們肯定鍾老、尊敬鍾老的文學,是因為敬重鍾肇政文學裡面的臺灣魂,也就是我們自己做為臺灣人的靈魂。鍾肇政文學讓我們知道臺灣人是有靈魂的民族,懂得尊重、敬重鍾肇政文學,除了感恩鍾老一生的奉獻、守護之外,就是表示我們自己懂得尊重自己,知道自己是有靈魂,應該自尊、自重的「人」。大家為鍾老慶生,為他辦學術研討會,他若事先知道、都極力謙辭,他從來沒有向社會討功勞,甚至要求過什麼?文學界的人、政界人物、社會各界,親近鍾老、靠行鍾老、靠行鍾老,都是因為接近他可以靠近臺灣人的光源、熱源,增添身為臺灣人的自信,貼近自己的靈魂,知道、學到看重自己,也就是像自己的靈魂致敬。
  堅持到九十二歲的老作家,還有什麼欲求?如果寫作可以是為了爭名逐利,恐怕早已縮手不幹了,當今文壇也不會有鍾肇政這號人物。鄭文燦就任改制後的第一任桃園市長,睿智地將桃園市文學獎,定名「鍾肇政文學獎」,我給予高度的肯定、贊揚。桃園市擁有鍾肇政這樣的國寶級作家,可謂得天之幸,不僅是桃園市沾了鍾老的文學之光,最重要的是桃園市文學獎可以因鍾肇政文學找到了「定針」,定下以臺灣人靈魂為標竿的文學推廣、獎掖方針,難道還有更高的臺灣文學標竿嗎?相對年輕的鄭市長,要擁有極深的文化見識,才懂得「利用」「鍾肇政」這個名字來推動他的文學「施政」。鍾老的文學路走得艱辛,是大環境造成的,但也因此豎立了臺灣作家的寫作典範。鍾肇政文學出現在戰後的承平時代,但他所堅持、追求的臺灣文學卻要在佈滿荊棘的莽原中開荒墾拓。除了要有過人的克服困難的毅力之外,一定是有他要追求的理想。我想,鍾老寫作一輩子的理想,應該不外於挖掘臺灣人生存的現實和歷史,從而豎立臺灣人的靈魂標竿。
  桃園市某議員在審查文化局的預算時,質疑文化局循私以鍾肇政為名定義桃園市文學獎,不論是無知或裝蒜以「鍾肇政是誰?」質詢文化局長。如果沒有下一句「吳伯雄也很有名?」為什麼不替他也辦活動?還不會讓人看到她的狐狸尾巴。狐狸尾巴一露出來,就是擺明了藉審預算羞辱鍾老。完全不知道她一點也羞辱不了鍾老,也羞辱不了文化局或鄭市長,只是澈底暴露自己是沒有靈魂的政客。我強烈的建議該議員及其同夥們,在議會正式提案、責成文化局設立「吳伯雄文化獎」或「吳伯雄文學獎」,鼓勵所有的年輕人或研究或追隨吳伯雄對臺灣社會、文化、文學所做的貢獻,或者豎立了怎樣的典範。

本期目錄

 

封面介紹 天路/林春榮
隨  筆 可怕的禽流感/趙天儀
     為了回家,我開始旅行/愚 庵
書  序 分享醫病故事/曾貴海
     化洗腎為喜剩人生/莊金國
文學傳記 尋找心靈的長河 /康 原
      ─側寫賴和先生的身影
   詩  伯公樹下打嘴鼓/曾貴海
      石子和椅子/陳明台
      潛石詩輯之二/鄭恆雄
      遲香/陳銘堯
      如果沒有諾貝爾和平獎/林豐明
      詩三首/蔡榮勇
      老舊的木屋/陳明克
      成長/趙天儀
      閱讀/汪啟疆
      遺忘(外一首)/顏雪花
      捷運車上/陳秀珍
      第七次搬家/洪中周
      相約香格里拉/何雨彥
      錯愕(外一首)/思 理
      回到美濃的家/蔡振念
      短詩兩首/蔡忠修
      關於銅像/紀小樣
      在她們口舌的尖端 /李敏勇 譯
      ─以色列不同語言的女性詩聲音
      世紀日本傑出現代詩人選 /陳明台 譯
      ─田村隆一的「綠的思想」詩抄
散  文 「草木恩情」/李 喬
      俄羅斯秋遊隨筆/文 韋
      俄羅斯印象/幼 魚
      少年永祥的留學夢/翠 屏
童  話 萬頭牲/鍾鐵鈞
小  說 洄游/蔡宜汎
      地下社會/黃暐婷
評  論 鍾肇政短篇小說探秘/彭瑞金
      ─以描寫非典型客家家庭結構小說為例
      虛幻無常中的抒情/阮美慧
      ─江自得《2014︱2015手記》內面精神的剖析
編  後  語 向自己的靈魂致敬/彭瑞金

《文學台灣》即將邁入第25年    敬請繼續訂閱與贊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學台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