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台灣 Literary Taiwan
第101期 2017 春季號

cov_文學台灣_101.jpg

編後記
臺灣文學要持續前進 ◎彭瑞金

臺灣文學的下一步怎麼走?談白說,我的確遇到過國外的學者、國內的文學圈外人(都是文化人),甚至非臺灣文學系所的學生這樣問我,雖然我既不是臺灣文學的先知,也不是教父,無權也無能回答這個問題,不過,我內心裡是有答案的,只是不需為外人道也,那就是無論臺灣文學怎麼走,就是不能走回頭路。
  從一九八二年《文學界》創刊算起,到本期出刊,我們在葉石濤老前輩的帶領下,我們一直在「體制外」「戰鬥」了三十五年。三十五年來,意謂我們以私人的資源做公部門的行政人力、財力資源應做不做、該做未做的臺灣文學事工。固然我們做這些是基於做為臺灣人的歡喜甘願,但以納稅公民的立場,我們認為臺灣人的民脂民膏不用在納稅公民文化的提昇, 用來壓抑、排擠、扭曲、顛覆臺灣的文學、文化,仍是天理不容的惡政,讓臺灣的文學回到臺灣文學的應有位置,是先為臺灣文學人不可退讓的使命。
  從體制外努力,十分艱辛,是一條漫長的路。一九八○年代的臺灣,是一個在臺灣講臺灣文學當禁忌的時代,是一個國民讀敵國人的文學為當然的時代,為了告訴臺灣人,我們寫的是臺灣文學,讀的是臺灣文學,以臺灣為國為家的人只能做出臺灣文學,我們聚在一起,希望我們凝聚的力量為臺灣文學發聲,而有了《文學界》。《文學界》努力告訴臺灣人,臺灣有自己的文學,而且已有長遠的歷史,臺灣的文學不能離開「臺灣」的元素,否則就會成為流亡來臺灣的XX文學。我們也告訴臺灣作家,要成為臺灣作家、寫臺灣文學一定不能缺少臺灣的元素,不具備臺灣人、臺灣歷史、臺灣自然元素的文學,必然就不是臺灣文學。我們也認知到不具備中國元素的人宣稱自己是中國作家、寫出來的是中國文學,是自欺欺人,違背所有文學的通識及一切原理。
  一九九○年代,解嚴了,但我們發現因長期受禁錮的臺灣人心靈,依然出現嚴重的自囚現象,在追求臺灣文學正名歸建的同時,臺灣文學在臺灣,還是存在著被澈底邊緣化的情形。我們認為要面對這種荒謬而匪夷所思的文化現象  為什麼解嚴了,臺灣人已付出重大的代價爭回的言論自由權,完全沒有反映在文化的自主自決上面。我們的國民養成教育,依然教的是外國人的文化、文學、歷史、地理…… 渾然不覺我們的國民養成教育裡澈底貧血、虛無、不見本國的人文歷史文學教材。一九九○年代的《文學臺灣》充分感受到這種臺灣文學依舊被邊緣化的嚴重性,不能再安於一九八○年代的《文學界》的但求正名、定位。我們認為應以文學運動的方式去改變這種數十年的怠惰,沉淪,我們不能放任臺灣文學繼續沒有臺灣。
  一九九○年代創刊的《文學臺灣》,其實是《文學界》的重出江湖,在邁出的第一步,我們就覺悟我們不是在純粹辦一份文學雜誌,我們自許要擎起九○年代的臺灣文學大旗,我們並不天真地認為「解嚴」、臺灣的文學就會回到正軌上面來,仍然需要戰鬥再戰鬥。其實,包括二○○○年政黨輪替之後,並沒有人正視文化正義的問題,如果繼續承續殖民主義式的文化,繼續縱容殖民文化,相信政治、政權的輪替不會出現任何實質的正義價值。中國人說的「認賊作父」;認賊作父而不自覺,不知恥,何來正義?一九九○年代以來,我們認為臺灣文學還在臺灣的邊緣,我們推動教科書的開放,不要國立編譯館的一言堂,我們推動大學的臺灣文學設系,不要臺灣人的大學不教臺灣文學,都是邊緣戰鬥,都是橫貫不同政黨執政的「戰鬥」,但不是我們喜愛從邊緣發聲,不是我們自居邊緣,而是臺灣沒有臺灣文學站立的地方,從邊緣戰鬥是出於不得已,不是玩笑,也不是遊戲。
  雖然蔡英文政府似乎完全忘記(或說棄守)教育這個區塊,完全不必期待她的政府可能對臺灣文學,特別是臺灣文學教育做出什麼,或許我們可以在此大膽預言,蔡英文即使做滿四年,甚至八年,臺灣的大學也不會增加一個臺灣文學的系所,國民中學或高中職的「國文課綱」也不會增添一分臺灣性,如果在職在位的臺灣人不去推動下一波臺灣文學戰鬥的話。所以,當被人問道臺灣文學何去何從時,我明白問話都意謂當前已是臺灣文學的承平時代,大可寬心地拜將入相論功行賞。我說不出口的是,臺灣文學進入學院已經二十年了,試問臺灣文學系已經成了我國文學系嗎?臺灣文學已然是我國文學了嗎?還是臺灣文學仍然是大學教育,甚至是文學院裡的點綴?二十年間,看到的是,有些臺灣文學的相關科系,例如臺灣語文學系「出師未捷身先死」已經陣亡了,臺灣文學研究所紛紛戴上面具,說是臺文所畢業嫁不出去(找不到工作)。我無意在此評論這些系所關店或換招牌的是非曲折,但我想說的是,戰場已在那裡,不留在戰場打仗,而去想到哪裡渡假,基本上已不是臺灣文學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我和我的戰友們是處在大學以及教科書擺著拒馬不讓臺灣文學越雷池一步的「戰況」,我們要以肉身去撞開這道門,所以,才有體制外的「組織」和戰略。現在教育部、大學、教科書……的門鎖已被我們打掉了,真想戰鬥,真的要戰鬥,還需要找個山腳下陰涼的地方集結一下嗎?難道沒有鐵蒺藜圍堵就不能戰鬥嗎?怕的是少了前進的動機和動力吧!

 

本期目錄:

封面藝術家/陳國輝
作品名稱/老婆的生日禮
油畫, 45×60CM,二○一六年
圖片提供/陳國輝
扉頁題字/白 萩

文學台灣 LITERARY TAIWAN 第期 2017.01.15
文學參訪 日本能登佐渡自然與人文之旅(詩/雪國)/鄭 明
封面介紹 老婆的生日禮/陳國輝
隨  筆 活人墓/歐金祥
      中秋夜賞月/趙天儀
      你還缺少一件!/陳益文
書  序 序陳炎生《臺灣母親的悲願》/彭瑞金
書  評 從個人抒情到社會觀照/羊子喬
      |我讀葉益青詩集《是女子》
文學傳記 尋找心靈的長河 /康 原
      |側寫賴和先生的身影
   詩  甜蜜的痛楚/江自得
      深秋的首爾街頭/鄭 明
      路搶通了/利玉芳
      你輕輕觸摸一朵南美蟛蜞菊 及其他/江自得
      電話/趙天儀
      時間的刻度(五行詩)/莫 渝
      就是這裡/陳明克
      干將莫邪/渡 也
      黃昏望海(外一首)/汪啟疆
      生滅/蔡振念
      再會/陳至興
      編織一個故事/陳秀珍
      在她們口舌的尖端 /李敏勇 譯
      |以色列不同語言的女性詩聲音
散  文 一代畫家/洪振隆
     |陳澄波百年祭
      賣彩券 及其他/翠 屏
      一百二十個煎熬的日子/林潘美鈴
      家族的片段記憶/林月娟
文學越讀 不是為寫小說而寫的小說/彭瑞金
     |史迪格‧拉森的千禧系列
小  說 亞洲物語 /李 喬
      魔窟 吻/江文瑜
評  論 超現實主義如何超現實/陳銘堯
      以「情」書「史」/阮美慧
     |江自得《二二八》詩作的詩藝探析
編  後  語 臺灣文學要持續前進/彭瑞金

   


 


顧問李喬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學台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