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文學台灣84web  
文學台灣 LITERARY TAIWAN
84冬季號2012.10.15

 

從葉石濤紀念館落成談起彭瑞金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經過一年多的籌畫後,葉石濤紀念館終於完工落成,已於八月十一日正式開幕。這是國內第一個由政府部門籌設的作家紀念館。葉老在天之靈有知、一定感慨良多,想起當年籌設鍾理和紀念館時,即使每一分資源都是來自民間,仍然遭受袖手旁觀的公部門或明或暗的干預、阻撓。今天,葉石濤紀念館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籌畫,固然不代表臺灣文學、作家的處境已全面翻轉,但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在賴市長、葉局長主持下,做了這個美好的示範,對臺灣文學仍然有極大的激勵作用。葉石濤紀念館的設立,由臺南市搶得先機,恐怕和賴清德市長深厚的文學素養有關,他在競選時就用了葉老的文句││臺南市一個適合作夢、戀愛、幹活的城市,所以臺南文學界的文友提議倡設葉老紀念館,立即獲得市府的積極回應。

 

   葉老出生於府城臺南,一九六五年因辭去教職全力進修而將家庭遷至葉夫人娘家所在的左營,並從此定居下來,八十四歲的生涯中,幾乎剛好各佔一半,既是臺南作家也是高雄作家,他的文學回憶錄中有一篇〈府城之星、舊城之月〉雖然談的是他的文學歷程,主要還是說:「這兩個古城的生活構成了我整個生命的歷程。」臺南、高雄都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生活城市。葉老生前就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和在府城的國立臺灣文學館合作出版了《葉石濤全集》二十鉅冊,去世後以相同模式出版了續集三冊,合計二十三冊。葉老逝世週年的時候,高雄市政府及文化局,除了舉辦葉石濤文學國際研討會之外,也在高雄文學館設立雕像公園。有一半屬於臺南的葉老,能為他設立紀念館,當然是值得慶賀的葉石濤文學「得其所哉!」,葉石濤文學屬於府城也屬高雄,更屬於臺灣。也許時代不同吧!希臘人荷馬生前是四處流浪的行吟詩人,死後卻有七個城市搶著說荷馬是屬於他們城市的詩人。葉老的境遇比荷馬好很多,但並不表是文學在我們的國度得到應有的重視。

 

   我在葉石濤紀念館的揭幕式上說,我以葉老文學徒弟,也是超過三十年以上的文學戰友的身分,恭喜臺南市將屬於臺南的文學鎮市之寶葉石濤,讓他回家、返鄉,增益府城人的文化光環亮度,是臺南人得沾葉老的文學之光。以我對葉老的了解,他不會在意有沒有人為他塑像、建紀念館,他有所殷憂的是臺灣文學的未來。葉老是五○年代白色恐怖的切身受害者,但他重出文壇以後,卻奮不顧身地要為臺灣文學的主體性戰鬥,不論他講的是鄉土文學還是本省籍作家及其作品,指的都是臺灣人的文學,為臺灣的文學奮鬥,是葉老終身的職志,他一生在意的、追求的、建構的只是臺灣的文學是否挺立在臺灣的大地上,臺灣的文學精神是否長駐臺灣人的心靈。或許葉老老謀深算,一生所做的就是臺灣文學,臺灣文學存在、葉石濤文學也就存在,他的文學老早就是臺灣文學不可切割的一部分。當然,臺南人有心建置葉石濤文學館,那是為臺南人造了一座臺灣的文學的燈塔,可以指引臺南的子弟安全地在臺灣文學的港口靠岸。

 

   以目前開幕的葉石濤紀念館而言,一切只是草創階段,如何讓葉石濤文學的光與熱充分散發出來,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未來除了要努力將紀念館從靜態的文物、影像、作品展示,變成可以感染人、影響人,有出擊能量的文學館,要有研究、討論、詮釋、傳播的機制,無論是研討會、讀書會、文學營、研習營……必須不斷的翻轉、攪動,葉石濤文學的內在能量才會被釋放出來。文學家的紀念館,絕對不是館舍的紀念功能,也不是只有文物的保存,它更接近基地和堡壘的性質,要從這個館的基礎上,不斷地開發、激發它的內在能量,才能建館的功能和效益。

 

   然而,建請市府、文化局設館的文友們,在館舍落成之後,立刻表達他們對館未來的殷憂,原來就在各方慶賀紀念館的落成之際,便要開始擔心沒有人員也沒有資源可以維持未來館舍的運作。坦白說,如果連維持館舍的展示功能所需的人力、資源都欠缺的情況下,一切建館的理想都將成為幻夢一場。恐怕先前為設館的所有苦心孤詣都將化為烏有。

 

   先賢有言,文學乃一個民族的靈魂呈現,有健全文學的民族,其精神內在必健全,反之,必衰弱。有趣的是,代表任何民族的文學都不是該民族投注資源培養培植出來的,文學家是天生的,可以代表呈現一個民族靈魂的文學,又都是作家自主的無條件奉獻。易言之,任何社會想要投注公共資源去培植具有民族魂的作家,是不可能的。可以代表民族魂的作家是該民族的瑰寶,善於珍惜自己瑰寶的民族,顯示是有靈魂的民族,有靈魂的民族始為有希望的民族。任何民族擁有瑰寶而不知珍惜,擁有瑰寶而不懂得化昇自己的靈魂的民族,非愚而何?臺南人為葉老建紀念館,走出了正確的第一步,但要真正地將他做為鎮市之寶,不能只把他像媽祖一樣指供奉在紀念館裡,要像供奉媽祖一樣,常常把他請出來繞境、巡行,將他的文學融入臺南人的生活。

 

本期目錄:

 

封面介紹:創作自述/鍾舜文

 

懷念作家 時代的鼓手-詩人陳千武

 

時代的鼓手,詩人陳千武/鄭烱明

 

他把隱藏在密林的死代走了-悼念詩人陳千武/李敏勇

 

 

壯麗的輓歌-懷念亦師亦友的陳千武先生/趙天儀

 

 

一盞明燈-謹呈詩人陳千武長輩/莫 渝

 

 

追悼 陳千武老師/保坂登志子 著‧陳明台 譯

 

悼陳千武先生/鈴木茂夫 著‧陳明台 譯

 

陳千武與我/杜國清

 

話別/陳明台

 

陳千武│我的父親/陳明尹

 

找尋/陳怡聖

 

About My Grandfather Chen Chien-wu/Benjamin Keller 著‧蔡秀菊 譯‧紀元文 修訂

 

我的祖父-詩人陳千武

 

書序 敬愛與祝福/鄭烱明

 

隨筆 孤獨但巨大的形像-左翼,台灣民族主義旗手,革命家,流亡者 史明/李敏勇

 

 

國木田獨步小說中的詩味-永遠的青春/陌上桑

 

 

僧寶者任重而道遠/陳益文

 

散文 真心-敬悼 我的岳父劉汝孔醫師/陳芳銘

 

 

詩 颱風來襲(外一首) /錦 連

 

紅豆情/李魁賢

 

島嶼,一粒砂/岩 上

 

幻和悟/陳明台

 

落 葉/郭成義

 

苟存於亂世篇/莫 渝

 

林中遺址/陳明克

 

搶道與讓路/思 理

 

印 象/陳銘堯

 

我在探觸您/汪啟疆

 

白晝因雨而陰暗/李 秀

 

小說 V與身體(三) /李 喬

 

福州伯講古說陳儀/謝里法

 

一通長官公署打來的電話/謝里法

 

蒸籠財仔/葉宣哲

 

同情的婚姻/吳木盛

 

評論:受難的囚者-評陳坤崙詩集《無言的小草》及《人間火宅》/曾貴海

 

 

其人雖已歿,千載有餘情-綜述陳千武先生詩文學的歷程及其精神/阮美慧

 

 

專輯:鄉土散文創作經驗談-兼談「阿公店溪文學獎」/蔡文章

 

 

文學有聲、劇場亮相/劉仲倫

 

文學作品的戲劇表演

 

關於阿朗壹古道的一段軼事/巴 代

 

走揣台灣的記持/藍淑貞

 

從神話到民間穢語-臺灣民間文學/彭瑞金

 

 

二○一二年文學文鄉南部系列活動後記/彭瑞金

 

編後記:從葉石濤紀念館落成談起/彭瑞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學台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