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台灣81期文學台灣 LITERARY TAIWAN
第81期 2012.1.15

鍾鐵民先生專輯/日據時期在臺的日人作家們
殖民地台灣社會事業的認知衝突與建構

【編後記】燃燒吧!文化 ◎彭瑞金

  文建會的「夢想家」歌劇,兩個晚上燒掉新臺幣兩億三千萬,燒痛不知多少臺灣人的心,特別是許多苦撐苦幹的文化、藝術、文學工作者。其實,燒錢的文化所在多矣,每年的國慶煙火、元宵燈節,花博……動輒都是以千萬、以億作單位在燒錢。燒錢也者,指的是一個晚上、幾個晚上,多則短短幾十天,便灰飛煙滅者,什麼也沒有留下。有些執政者總是辯解,這些煙火文化都是廠商贊助,政府出的錢很少。羊毛也出在羊身上,商家捐的錢可抵稅,損失的是稅收,政府該收的稅、商家企業對社會的回饋一夜之間燒掉了,什麼都沒有,難道,燒錢文化是這個社會、這個政府唯一能做、唯一想做的文化創意或文化建設嗎?

  放煙火、點花燈或許有廠商贊助,夢想家等藉「建國百年」燒大錢的「活動」、花博等可是燒人民的脂肪,莫名其妙的農委會苛扣、廢除各種農民補助、農產補貼,卻擠出四十億送去花博燒,……這是怎樣的政府?怎樣的社會?怎樣的「官」?怎樣的人民?花博加上建國百年花掉的兩百多億去建造一座永久性的「臺灣花園」,展覽台灣花卉,既可供臺灣人永續欣賞休憩,也可成為代表臺灣的國際人士觀光旅遊景點,何況臺灣至今都沒有一座代表性的花園。說穿了,燒錢文化代表的是無心立足臺灣,無情永續經營這塊土地的文化。或許燒錢文化比較快湮滅貪腐的罪 ,怪不得賴某人要等選後再說。選完了,那個政府早不在了,誰都不在意了,是嗎?

  夢想家是燒痛了許多文化界檯面上的人,才被揭發出來,其實,文化界、藝術界不知多少哀哀無告者,他們的苦楚、悲情,不是不屑到處哀告,就是「告」了也沒有人聽到。多少辛苦經營舞團、劇團、樂團、民俗技藝團、文學社團、文史工作室的……不是只能拿到(還要憑計畫案申請、審核)像文化乞丐般乞得的可憐獎補金額,就是一毛也不獲眷顧。不少具文化使命感的文化人,投入臺灣文化的創新、建設、傳承行列,付出的精神、體力不計,自掏腰包的金錢,總是政府「補助」的十、百、千倍不止。

  夢想家兩個晚上燒掉的兩億三千萬「價值」有多大?它剛好是「國立臺灣文學館」一年的全部  總預算,這兩億三千萬包括了全館一年的水電費約六千萬,再加上全館二十餘名館員、研究員的薪資。從這裡就不難看出政府為臺灣文學做了什麼?(謀殺)。已經成立十五、六年的「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堪稱臺灣文化的「奶媽」,舉凡文學、音樂、美術、戲劇、舞蹈、電影、雕刻、公共藝術,從創作到展演,從傳統到現代,從傳承到創新、從國內到國外,從展演到演練場地,從調查研究到成就表揚……都可以到這裡吸一口奶汁,政府給了多少?原始構想的一百億基金,只到位六十億,從此不給一毛。然而整個國藝會一年流出的奶汁多少?和夢想家兩個晚上燒掉的錢也不相上下。

  全臺灣的文化工作者因夢想家興起的憤怒是,臺灣的文化資源都用這種燒法,臺灣的文化永遠不能生根、永遠不會有發展。臺灣文化人的思考是,兩億三千萬比起花博燒掉的錢,比起藉「建國百年」燒掉的錢,雖然只是零頭,但無論把這筆消滅臺灣文化共犯結構眼中的小錢,給任何文化類別中的一類  文學、音樂、歌劇、棒球、高爾夫球、劇團……大家都認為足以支持他們去實踐自己的文化「夢想」。藝術家、文化人是最能配合政府共體時艱的一種人種,有錢他們做,沒錢他們也做,為了理想嘛!但這個社會有錢、錢多得放在夢幻中燒,卻放任藝術家典屋賣衣搞藝術,坦白說,這是執政者傷天害理的缺德行為。

  夢想家賴聲川不交待兩億三千萬如何燒法,卻躲到中國去,讓整個臺灣罵吵得不可開交之際,又傳出馬政權要在花蓮蓋太魯閣國際觀光劇場,是相同的人,真巧又是他得標嗎?還是「今上」聖意?全臺灣的蚊子館還不夠多嗎?難道這個政府的文化建設就是怎樣放煙火和蓋、修房子養蚊子嗎?還是以「好賺」等同文化?姚瑞中主持的全臺蚊子館調查計畫  臺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調查,發現全臺的蚊子館多達二百三十多處「疑似案例」,踏查結果收錄了一百一十八處「完全閒置」。而這些閒置空間都是以「億」為單位新建或修建的公共空間。從調查報告多處欲言又止的情形看來,無論空間數量和「閒置」程度,報告都是非常保守的「語多保留」,加總起來恐怕是數佰億、上千億的文化資源虛擬、浪費。誠然,建置容易  預算通過就可興建,維持困難  人事、管理經費編列令人頭痛,道理大家都懂,但文化資源和經費既不是消費性預算,也不是公關預算,政客不能以之討好特定「文化人」也不能以此討好收買選民,培植任何一項文化,不論資源的投注或蓋建築,都應以該項文化之發展性、未來性進行考量,蓋一座不發表、推動臺灣文學的臺灣文學館,或者蓋一座不推展臺灣音樂的臺灣音樂館,即便沒有成為養蚊子的蚊子館,沒有「完全閒置」,並不代表不是浪費,沒有文化功能、不能發揮其文化功能的文化館,只是文化的墳墓。太魯閣劇院或許是馬政府「夢」想在裡面跳山地舞給他的祖國觀光客看而蓋的,但從「文化倫理」觀點看,要先有太魯閣的戲劇或舞蹈,才有太魯閣劇院,三十億為什麼不先設太魯閣舞蹈戲劇學校卻先蓋劇院?這樣的文化心中可有太魯閣人?政治有謊言,文化作不得假。

本期目錄

封面介紹:充滿觀看情感的筆觸/曾學彥

文學瞭望:川斯特默爾(Tomas Transtromer, 1931│ )的北方風景二○一一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李敏勇

     攆不走的永遠鄉愁-昭和庶民女作家林芙美子/陌上桑

隨  筆:寺寶/林豐明

散  文:安眠的代價/黃 娟

     孤獨的召喚/陳益文

   詩:陸地和海洋/錦 連

      年輕與年老/趙天儀

      地球星的生活/曾貴海

      在祖國的黎明中醒來/陳銘堯

      膨椅/張德本

      遊民的路上/陳明克

      黃蠟樹(外一首)/汪啟疆

      腳的覺醒(外二首)/ 妙沂

小  說:做牛也無犁可拖/葉宣哲

      群蛾亂舞/陳明克

專  輯:鍾鐵民先生紀念專輯

      鍾鐵民先生傳略/彭瑞金

      聲聲呼喚您,哥哥/鍾鐵鈞

      一齊去看苦楝花,好嗎?/鍾舜文

      永遠的文學之夢-悼鐵民兄/鄭烱明

     文學夢一生/曾貴海

      白雲悠悠 鐵民行好/李 喬

      紀念鐵民/鄭清文

      悲同喪兄-悼鍾鐵民/吳錦發

     致鐵民先生/鍾永豐

文學越讀 :用放大鏡寫歷史,以內視鏡看臺灣-王湘琦的《俎豆同榮》/彭瑞金

評  論:日據時期在臺的日人作家們/中島利郎 著.彭萱 譯

      雕像裡外的自我與神話-論黃明川電影《破輪胎》/胡長松

      簡論白萩的詩/John Mc Lellan 著.呂麗珠 譯

      從現代主義可以到鄉土,從鄉土文學到不了現代主義/彭瑞金

論  文:殖民地台灣社會事業的認知衝突與建構-兼論小說中﹁窮民﹂形象作為話語爭奪的場域/石廷宇

台灣回憶:二戰末期的台灣人醫生/鍾逸人

    記:燃燒吧!文化/彭瑞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學台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