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cov_88k  文學台灣 LITERARY TAIWAN
第88期 2013.10.15

 

編後記

 

不讀書的臺灣人

 

彭瑞金

 

  從「阿罩霧風雲」談起

 

   實在是厭煩到看了會噁心,不願再看比連續劇還令人反胃的國民黨內鬥新聞,而跑去看了「阿罩霧風雲」,不料看完了只徒然增添臺灣人、不僅可悲、可憐亦可惡、可恨,為什麼自認為最聰明、最精明的臺灣人,總是免不了把自己、把家人、把整個社會都帶回重複沉淪境地?

 

  「阿罩霧風雲」演的是霧峰林家的故事。在電影院裡遇到一位文友,他問我電影好不好看,坦白說,拍得很像上課用的PPT,真實人物(演員)卡通化,沒有對白,全場由一人以同一腔調旁白到底,拿來當上課教材都不太好用,學生可能會睡著。不過,我卻頗能體會製作單位「耗時五年、斥資千萬,以……戲劇重現臺灣史詩故事。」的嚴肅心情。或許正因為拍製背後的嚴正和嚴肅,影響了本片拍攝過程戲劇化的強度和難度。就像小說,小說家李喬初寫取材臺灣歷史的小說  《結義西來庵》,讀了好幾百萬字的余清芳抗日檔案資料,又做了田野調查,結果寫出來的,就是沒有把小說家自己放進小說裡。我相信「阿罩霧風雲」的製作團隊一定是受到阿罩霧林家的故事震撼出發的。這種震撼,容易理解不容易傳達,尤其是透過影像,有太多屬於歷史背景的感觸,不容易傳達。「了解台灣的過去,而面對臺灣的未來」就是本片製作團隊嚴肅的起點,非常虔誠、非常可敬,可惜臺灣人不讀書、不讀文學、不讀歷史,特別是自負聰明的臺灣人。

 

  關於霧峰林家的「故事」,連雅堂的《臺灣通史》就寫得很清楚,卷三十三的〈戴潮春列傳〉、〈林文察列傳〉、〈丁曰健列傳〉、〈林奠國列傳〉、〈林占梅列傳〉就可以找到全套的阿罩霧故事腳本。阿罩霧的故事,從林文察的父親林定邦說起,林定邦因為出面處理族人遭地方土匪擄人勒贖的事情,與同往一子遭對方殺害。清國官員例來都不處理類似民間糾紛的事,十九歲的林文察決定不惜代價也要自行為父復仇。事後為不累及家人「赴縣自首」坐牢。一八五四年,小刀會事件發生,北路協副將曾玉明要他出來募集鄉勇對付小刀會,把他從獄中放出來。因捐銀助餉、征伐有功,「以游擊分發補用」。閩浙總督又派他到福建「剿建陽」、平建寧汀洲之亂,太平天國起,派他平沙城之亂……戇臺灣郎太好用了,出錢出力幫他們掃後院清土匪、剷除異類異己,一付忠肝義膽為其驅使,「五戰皆捷」做到福建陸路提督。戴潮春事起,「詔命渡臺」,只因全臺未平「駐軍於家」,不管夏秋多颶,重洋難渡,丁曰健便「劾其縱兵騷擾」。等他率臺勇馳援,死傷略盡,又遲遲不派兵支援,致文察戰死沙場。丁曰健致書左宗棠「歷詆文察不法,已而文察赴閩。殉於漳州之役。弟文明以副將家居。越二年,賴洪各姓訟其霸田,曰健委知縣凌定國至彰會審,即大堂殺之。」其母以一品夫人,不甘子弟出錢出力賣命平亂,卻遭官府公然殺害,但省控京控都不得公道。林文察長子林朝棟,於清法戰爭一樣捐餉、組鄉勇馳援協防基隆有功,瞞著祖母、為免清廷尷尬偷偷撤回控案,「曰健以病奏免」。

 

  丁曰健就是昏庸無能,尸位素餐,自己無力處理小刀會事件的清國腐敗官僚,戇臺灣人林文察幫他平了小刀會,不料,出錢賣命官位扶搖直上,丁某心生 嫉,不僅縱任林家開墾時代的宿敵搞得人在清國、幫清國打內戰的林文察無暇顧及家人安危、內外交攻,還不停地以莫須有的罪行指控。林文察戰死後,更指使彰化知縣就大堂殺掉林文明。一百五十年後,臺灣的新聞還標題是「馬(英九)鍘王(金平)」,能不叫讀過臺灣史的臺灣人笑也不是,哭也不是嗎?王金平被鍘之後,他的家人、同學、親友都出來「盛讚」他小時候多聰明,書讀得多好。如果說,他憑著熱水瓶、香皂、香腸以及區區XX元,就從中學數學老師幹上數十年立委、立法院長,穿梭於外來殖民權貴的陣營數十年的聰明,那肯定是有的,但如果他有讀臺灣書,他一定會為自己這一路走來的凶險感到毛骨悚然。他一定可以在臺灣史裡隨便揀到像他這樣的保險套、衛生紙型的臺籍政客故事。

 

  阿罩霧的故事還有另一半。當林文察被左宗棠急令馳援,傾巢而出去打太平天國時,原本護送淡水同知秋曰覲的勇首林日成,眾眾三萬,反戈幹掉秋曰覲之後,轉攻林家。林家因莊中壯丁都被林文察帶走了,根本無力防守家園,所幸東勢角羅冠英率二百人來解圍。羅是粵人,即客家人,主事的林奠國長子林文鳳的手下不信任客家人,是林文鳳的堅持才避免林家的滅族之禍。林奠國本來也是跟著林文察去打太平天國,為「國」效忠。林文察發現自己孤軍奮戰,必然殉死之後,力促叔叔破團以退。林奠國以臺勇缺餉,向閩督慶瑞請餉九千兩為遣散費,不給。不久反而索賄二萬兩,林奠國不肯給,「靡財不足惜」,以功為罪,不能接受。想到自己帶來的五百人,幾乎全部陣亡,沒臉「獨歸」就留在福建府,將家事交給長子。文明被殺害時,莊人數千人洶洶欲動,病中的文鳳力阻,始未掉入官方設計之陷阱。終清人統治,不論是官方或因戴案被抄家之人,都不斷「構辭以訟」凡十數起。林文鳳的三弟是林文欽,林文欽之子林獻堂。他們經歷日治和戰後初期,也都有類似的故事。

 

  清治時代,從朱一貴事件起,清國官員就建立了平定事變的SOP,惹出民怨、民變了,不是逃就是躲,不是推就是騙,接著就是搞分類分化,慫恿福粵、漳泉、漢番,甚至同族不同姓的互殺、互鬥,坐收漁利,爭功諉過。不論事大事小,也不管內抗外犯,從南到北總有臺灣人爭先捐銀輸餉、募集鄉勇村莊,替那些尸位素餐、甚至惹禍生端的官員「清理大便」,一樣都被嫌姿勢不好看。

 

  藉內鬥內行,向外來統治者求歡示愛,終則被當用過的衛生紙、保險套一樣,恨不得甩得遠遠的,差不多已成為數百年來臺籍政客的政治基因,「阿罩霧風雲」的製作群一定以為是他們的重大歷史發現,因此才這麼鄭重嚴肅處理。其實,根本在於臺灣人不讀書也,連雅堂的子孫就不讀《臺灣通史》,當然王金平者流不讀,就一點不奇怪了。

 

本期目錄:

封面藝術家/高永滄
封面介紹 0與1之間的探索/李敏勇
隨  筆 憾事/廖清秀
      人間獵場/陳銘堯
     荳蘭過去七腳川/林豐明
     泥土是﹁土香草﹂的/莊金國
      |記詩人德有
      南方紀行之四/佐藤春夫 作‧邱若山 譯
      |鷺江的月明
     悼念郭芝苑老師/木村依加 作‧本鄉    譯
      李石樵的繪畫思想拾逸/袁國浩 口述‧蔡秀菊 記錄
文學瞭望 在浩劫陰影開出的花/李敏勇
      |以色列詩人帕吉思
   詩  中間局外人/曾貴海
      喚醒同胞(外一首)/趙天儀
      鴿子現象/李魁賢
      一首詩(外一首)/莊柏林
      下吧!西北雨/林金萱
      繭 物語(六行詩)十首/莫 渝
       城市之河/陳明克
      他/王玉梅
      台灣海峽/汪啟疆
      喜鵲與櫻花/利玉芳
      |濟州島剪影
      尋找遺書(外二首)/李昌憲
      台灣‧現在(外一首)/蔡忠修
      世紀日本傑出現代詩人選 /山中散生 作‧陳明台 譯
評  論 歷史小說、小說歷史/彭瑞金
      跨界的愛情故事/彭瑞金
      春夢醒在蝴蝶巷/彭瑞金
小  說 囚/鄭清文
      二戰末期的臺灣人醫生 /鍾逸人
      微型小說二十則/瓦歷斯‧諾幹
      臨床二、三事/葉宣哲
      一棵福眼/劉春城
書  序 開啟葉石濤的文學之門/鄭 明
編  後  語 不讀書的臺灣人/彭瑞金
      |從「阿罩霧風雲」談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學台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